产品详细
当了半辈子的外科医生,50岁的时候毅然辞职下海,从一颗小汤圆起家,如今做到一年进账80多亿。他就是三全食品创始人、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
他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和第一颗速冻粽子,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产业,把小汤圆推向大市场。
为感恩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富民强国好政策,陈泽民将公司和产品命名为“三全”。
三全食品成长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中国速冻饮食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三全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
74岁时,陈泽民第二次创业,进军地热发电行业。他利用自有创新技术实现了建厂周期是国外的1/10,成本是国外的1/2,在地热领域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今年82岁的陈泽民依然奋斗在第一线,他说“工作就是锻炼,快乐就是保健”“只有科学技术创新才能让企业顺利健康地发展”。
前几天,正和岛案例探访走进万江新能源,以下是陈泽民和三全、万江新能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我两次创业的成功都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及和平的好环境,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而且两次创业能够健康发展壮大,关键一点就是一开始就提出口号——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很重视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假如没有好的质量,没有不断地创新,就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我整个创业过程就是不停地改进革新、不断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
1965年,我从新乡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自告奋勇支援三线建设去到四川的深山里工作,在那工作的15年中向当地老百姓学会了做汤圆。
1979年我从四川调到郑州第五人民医院的时候,把在四川做汤圆的小石磨也背回了郑州,逢年过节自己做汤圆吃。
我到郑州以后发现北方人都是吃元宵,元宵和汤圆的做法不一样,元宵是滚的,汤圆是包的。
那时候家家户户还没有冰箱,但是医院有,我知道冷冻是最好的物理保鲜方法,就把传统季节性地方区域性的食品进行了一次小小的革命和创新,在1989年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速冻汤圆。
我知道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就马上去申请了速冻汤圆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和速冻汤圆的外形包装实用新型专利。
1992年,南巡讲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思想解放,我手头有专利产品,又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以我就在1992年50岁的时候正式辞职下海创办了三全食品厂。
一开始我们是一个小作坊,因为我的产品好,大家都没见过,排队的回头客特别多,生意非常好,全国各地专门开车来郑州买速冻汤圆,产品供不应求。
那会都是手工生产,因为产量有限,市场太大,我的工厂太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很多企业都乘机模仿,都打着郑州速冻汤圆的旗号一下火爆全国。
那时候我十年中搬了七次家,年年扩大,滚雪球式地发展,就这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最多的时候员工两万多人,一个车间都是一两千人手工生产。
后来就不停地改进革新,不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自动化设备一直在改进,生产效率也逐步的提升,现在都是全自动化生产,整个车间都看不到几个人。
2008年,三全上市了,是速冻饮食业在国内A股第一个上市公司,也是当时最大的。
一个小汤圆能滚出一个大市场,靠的就是科学技术创新,开辟了上千亿的产业,上百万的单品销量。
我们有国家级的实验室,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博士后工作站,也是国家速冻米面食品标准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参与国内国际有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现有各种专利技术500多项。
三全公司全产业链上有7800多家相关中小企业,其中上游供应链有2600多家,下游有5200多家,我们成立了企业产业链质量安全联盟,大家互相帮助,这样的话能解决资金安全、质量提高和销售问题,在这方面做了组织创新。
我们在郑州、佛山、成都、天津、苏州、武汉都有生产基地,目前产品有600多种,每天3000吨的产量,速冻食品慢慢的变成了河南的支柱产业。
我第一次创业是从一颗小汤圆起家,我从几个人到上万人,从一个产品到几百种产品,这种发展壮大的历程说明了什么?说明企业只有靠创新才能健康发展。
2009年我退居二线,把三全交给年轻团队去管理,大胆放手,结果他们干得比我还好,他们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很快,收购外资企业,从一个厂到八个厂都是他们干出来的。
所以一定要大胆相信年轻人,他们有大作为,你要放手、放权、放心,要信任他们。
我们家非常民主,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都提出来,最后达成共识、统一行动,这样也提高了效率。
我是理工男,1961年考大学考的是无线电专业,最后阴差阳错给我分到了医学专业,几乎当了一辈子的外科医生,但是对电气和一些先进的技术还是很感兴趣并在不断学习。
退居二线以后,我看到雾霾天气严重,就下定决心要寻找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石化燃料,要不然人人深受其害。最后走遍世界发现地热是最好的清洁能源,所以我才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开始涉及地热领域。
我是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每次开会我都提出来要关注地热的利用,那时地热利用并没有被列入国家战略,规划意见里只说国家要全力发展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等等,把地热列入到“等等”里面去了,我说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都在全力发展地热能,其中有27个国家在全力发展地热发电,所以一定要重视。
地热稳定、持续、清洁,环保可再生,24小时365天长年忠实地给你提供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地球主要是因为内部能量太多了才火山爆发,才不断地震,去年光我们的祖国三级以上地震发生了400多起,去年冰岛、日本、新西兰、印尼火山都爆发了,现在还在爆发,这不就说明地球能源太多了吗?
我们把地球本身多余的能量用一点点,就可以取代煤、石油。地热清洁能源,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能够大大减少雾霾的发生。
后来终于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都重视地热了,把地热的开发利用列入规划了。
我想我反正退休了,青少年时就关注半导体温差发电,如今兴趣和爱好使我重拾旧梦,致力在地热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方面摶一摶,决心在这方面冒险试一试。
决心要在郑州三全公司院内打一口6000米的地热科探井。当时给省市领导多次打报告申请,最后终于批准了。
我有了省委书记和市委书记的批示。我后来又找到中科院汪集晹院士作为我们的顾问,他现在已经90岁了,是地热方面的权威专家。
我们和中科院合作,三全那个井作为中科院的试验基地,成为中科院一号科探井,这样我们在2016年5月1日就开始在三全院里打当时最深的地热井了。
为了这一个项目,我用老两口20多年卖汤圆赚的钱,用来做科学实验,没有用政府和三全的钱。
虽然有风险,一旦失败,我几十年赚的钱,就全打水漂了。但我不怕失败,就是要敢冒险、敢尝试、敢创新、敢拼搏。
后来我发现云南德宏州的地热资源特别好,就转移到云南德宏州瑞丽市,决定在哪里建一个地热发电站。
从选址、立项、打井、完井、安装设备、调试设备,到并网发电仅仅用了七个月时间,在国外没有七八年是建不好的。
我们只用了国外1/10的时间,1/2的建设成本,用自有的技术,用当地的地热发电成功,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现在万江公司有各种专利200多项,在地热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在技术上、规模上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面,是全国的高科技企业,重点的后备上市企业。
万江清洁供暖项目覆盖了河南省21个县区,签约面积1.2亿平方米,供暖能力达到了3900万平方米,目前还在持续不断的发展。我们不但立足郑州,走向全国,也走向了世界,发展势头非常好。
世界地热大会去年9月在北京召开,我们万江在会上发表了8篇论文,我们的展位也在会场最突出的位置,数千位国内外专家企业家,冰岛原总统以及世界地热大会的主席都到我的展位上参观。
我创业的时候还没想到要实现“双碳”目标,只是想用清洁能源服务社会,在地热利用方面积累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国家相关“双碳”目标的政策出台了,国家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政策,公司发展如虎添翼。
国家的战略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人民的需要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我们该顺势发展,乘风而行,现在搞清洁能源的形势比任何一个时间里都好。
陈为:听您的创业故事,很有感触。在速冻食品和地热开发领域您都是开创者和先行者,你干的事都是别人不敢干或者不想干的事。越新的事挑战越大,当时大家都不看好地热的时候你为什么敢干?
陈泽民:我高中的时候是无线电爱好者,会组装真空管收音机,那时候学校提倡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我就在工厂实习、锻炼,学到了很多技能,学会了电机修理、无线电安装、电气修理等很多课外本领,我还向科学画报投稿,做的五管收音机和万能机床摸型还拿到北京青少年宫展览,对温差发电、海潮发电很感兴趣。
工作以后我也经常免费为同事们修理电视机、收音机。我在郑州第五人民医院工作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台几十万的X光机报废了,我就给它拆开重新打磨,重新铺线,重新组装,不但翻旧如新,而且在那个基础上把它改装成了第一个电视X光隔室自动对讲透视机。
这样改善了医疗条件,医生不吃射线,病人少吃射线而且费用降低,好多年以后医院还在用那台设备。
一次我到北京工业展览参观,看到日本的洗衣机,我以前没见过,我看到以后就买废料搞了一个土造洗衣机,那时候家家户户还没有家用洗衣机,没有家用冰箱,但是我都超前搞出来了速冻汤圆、洗衣机等等,就是因为爱小改小革小发明,爱科学爱创新的这种兴趣和爱好给了我无穷的动力。
在我国,企业家通常不会涉足长线投资和高风险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周期长、回报慢。许多企业家也只有少数的实力承担长时间的无收入投入,因此更倾向于短期、立竿见影的项目。这种短视行为导致我国在创新和发明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的领域取得突破,是因为我愿意冒险,有失败的心理上的准备。我曾经用卖汤圆赚来的钱用于投资搞试验,虽然风险很大,但幸运的是我成功了。如果我失败了,可能会被嘲笑,但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
我在云南打第一口井就失败了,打到500米的蒸汽温度是150度,但打到1500米以后温度反而变成75度了,后来发现是地质结构的问题。以后我换个地方就打300、500米,不往下打,结果口口都成功。
我认为,企业家就是要敢于冒险,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干有风险的事。我的梦想是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索为社会做点贡献。
尽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失败,但克服困难后就会取得成功。在西藏4800米的高原上,跟我一块去的年轻人都有高原反应,我看到石头缝里冒出高温蒸汽,兴奋得不得了,跑来跑去,忘记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了,这就叫兴奋点的转移。
我的兴奋点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了,你只要对这个事业感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动力,我天天干起来很有劲头,走起路来比别人都快,天天看到我想干的事情成功了比吃保健药都強。
快乐的心情,就是最好的保健,工作就是锻炼,快乐就是保健,创业给我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动力,越活越年轻。
陈为:“工作就是锻炼,快乐就是保健”,我理解快乐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能力,可能更多要靠自己心态的调节。您是怎么保持快乐的呢?
陈泽民:当你对某事充满兴趣和热情时,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这种热情不仅驱使我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而且每当我克服了困难、解决掉难题时,我就会感觉到很满足。
就像我义务帮同事朋友修收音机一样,又费时间又费精力还要倒贴钱卖零件,这种助人为乐不求回报,只求解决难题后的成就感而感到内心的满足。
我曾读到一句话:“工作即快乐”,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我相信只要我们享受工作,就会感到快乐和有价值。
在工作中,敢想敢干敢冲敢闯,我的活力往往让年轻人惊讶,工作本身就是跑来跑去,就是一种锻炼,不需要刻意锻炼,快乐就是保健,你事业成功了,困难排除了,一下子就高兴了,那就是快乐,快乐的心情对健康大有好处。
陈为:在企业接班方面,三全是一个典范案例。2009年您把企业交给陈南、陈希两兄弟的时候,年营收是13亿左右,现在已经80多亿了,速度很迅猛。您在培养企二代方面有何心得,他们为什么这么有出息?
陈泽民:我开始创业是为增加点家庭的收入,提高一下生活水平,当然也是为两个儿子的前途着想。
后来大儿子从学校毕业后成为郑州一家知名国营商场的部门经理。他起初不赞同我下海当个体户,后来也加入,从搞销售开始。
二儿子留学回国后也从基层做起,所以他们不是企二代,应该是企半代,我交班的时候老大已经是总经理了,他们都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锻炼成长起来的。
2009年我交班时,老二是副总经理当总经理,老大是总经理当董事长,这么交班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交接以后他们对各个部门很熟悉,我就放手让他们大胆干,我们的口号就是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讲诚信,所以我这个企业的文化传承非常好,他们继承的不是资本,而是文化和管理方式。
我们虽然是家族企业,但也是规范的上市公司,是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两个儿子合作默契,我们都住在一起,在家里我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
市场竞争很激烈,他们也都很辛苦,我很心疼他们。他们也非常关心我,每年安排时间陪我旅游。全家人非常和睦,家和万事兴!
陈为:企业家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决策,决策失误会成为最大的管理成本。很多时候教训比经验更值钱,陈总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提醒,就是哪些坑不能踩或者决策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陈泽民:每个人的经验和条件不同,我适合专注于专业。我专注于食品相关的事,没有涉足与食品无关的多元化领域,当时我拒绝了各种赚钱的机会和诱惑,如兼并即将倒闭的国企,没有涉足我不熟悉的房地产,没有去搞很多赚快钱赚大钱的行当。
因为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财力有限,人要量力而行,要有自知之明,我坚持干自己熟悉的行业,不熟悉的领域坚决不踫。
很多企业倒闭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你如果量力而行就死不了,所以我这几十年来就是要专注、专心、专业把一件事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