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细
4月27日,广东省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公布。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先进制造产业系的老师陈泽群上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份荣誉对陈泽群而言,是一次人生的大突破。从技校中成长、成才的他,回看奋斗路,六个字牢记于心——技能改变命运!
“头部可以摇晃,晃动幅度非常舒适,中间有一个按钮,能轻松实现交互,按一下会发出声音,同时有回弹力,回弹上来的高度和力度、手感都是非常好的,还能够准确的通过玩具形态,录入动物声音。”陈泽群回忆,今年2月,在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他的作品“金兔摇福”斩获玩具设计师赛项冠军。
这一刻,陈泽群等了17年。2005年,陈泽群入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动手能力颇有天分的他在第二年就作为竞赛的种子选手开始参加比赛。因专业能力表现出色,2008年他留校任教成为老师。
在此次斩获国赛冠军之前,陈泽群已经在大大小小的赛事中经过了千锤百炼。全国数控大赛、广东省CAD图形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每一次比赛前后对比,我都感觉自己有了一次蜕变,实现了技能提升。”
尽管已经登顶榜首,陈泽群还是不满足,从领奖台上下来后,他回到学校的3D打印实训室,按照原比赛要求,重新打印了比赛成果,再度进行复盘。“主板上有个电器原件,打印出来进行装配的时候应是严丝合缝,很美的,但是赛场上还是有点卡住了”“头部灯光没做好卡口位置,也还存在一些误差”……
事实上每场比赛结束后及时进行复盘,慢慢的变成了陈泽群多年来的习惯。“因为以后还会去带选手,希望能总结自己的经验,让他们也少走弯路。”陈泽群说。
常年参加比赛,他也明显感觉到了赛场上的变化。“2006年的竞赛还是手工编程,用G代码写程序,录入到三轴机床中实现加工操作。”陈泽群回忆,到后来开始用四轴加工中心,零件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增加,2014年比赛的时候已经用上了五轴加工中心了,工艺和零件的复杂性都在提高,要完成的任务也相应增加。
今年,陈泽群拿下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他发现比赛的设计理念更加开放了,能够展现选手能力的空间也更多了。“竞赛内容紧密与产业前沿结合,通过技能人才的相互比拼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在陈泽群看来:“要快速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比赛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比赛的时候人能沉下心来,肯花时间、花功夫,啃硬骨头。”
技能的提升对陈泽群而言,是思想认知的提升和对教师育人本职工作的重塑:“让我能更轻松应对不断新建立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并在教学中把新技术、新技能、新标准倾囊相授。”
赛场和课堂是陈泽群的两大去处。作为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先进制造产业系的高级讲师,他参与了工业设计和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并且参与出版了多本工业设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工作。
“现在的学生个性很明显,虽然整体素质提高了,但是学习的主动性还需要老师花心思调动,因为当下信息的获取途径特别丰富,周围的诱惑多了,对学习的兴趣自然就少了。”陈泽群笑着说。
他认为正是这一特点,倒逼技工院校在课程改革上要“下真功夫”,课堂要更加有意思,老师要更加专业、更有技术上的含金量,而不是夸夸其谈,才能真正把学生的注意力“收”回来。“学生们都很聪明的,稍微点拨一下,就能碰撞出一些不同的思路。”
陈泽群所教授的工业设计作为机械类专业,也是近年来兴起的热门专业,简单理解是对工业产品做设计。在理工类院校中,从高职到985、211等知名本科院校,也都开设了相关专业。
“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大类,包括产品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方向,我们学校前往企业调研、并且做过多个专家访谈后发现,我们的学生做外观设计实际上并不具备优势。”陈泽群顺手拿起了桌上的矿泉水瓶向南都记者演示:“比如我设计一个瓶子,是弧形还是圆形,这是外观设计,对美感有要求,而我们的学生本身多数入学时没有美术基础,从零开始培育学生的美感,难度挺大,所以咱们进行了差异化竞争,专注产品结构设计。”
什么是结构设计?陈泽群进一步详细解释:“比如这个水瓶的螺纹是内螺纹还是外螺纹,拧上去后上下之间是不是平整,水瓶倒放是否会漏,这些都是结构设计的内容。”
在陈泽群的课堂上,贴近生产实际是他反复强调的要点。“比如3D 打印课程,除了根据课改教材《3D打印企业案例》,引导学生按任务学习,同时也引进经典的设计案例——获得红点奖金奖的‘手机瓷鸣音箱’,让学生设计一款能与自己的手机匹配的手机音箱,同学们设计打印出来后能匹配的同学非常有成就感,不能匹配的同学自己认真找不足、找问题,并进行改进。”据陈泽群介绍,工业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岗位一般会向结构设计师的方向发展。
“只要愿意专注这一行,提升技术,未来一定是可期的。”提到学生的未来,陈泽群忍不住再次感慨:“技校出身也是一种机会,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通过一技之长改变了命运,所以也会更加用心教学、钻研技术,回馈社会。”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深深感觉到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对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力支持。作为一名技工教育的一线专业教师,今天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就摆在我面前,责任重大。这份殊荣一定会转化为我继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动力,努力钻研技能,不断的提高自己,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广东产业升级改造的高技能人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